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东南大学历史
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1916年秋,鉴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国家贫困,急需发展工业;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急需工业人才,南高遂设立工业专修科,开始时工科教育面较广,后逐渐偏重于机械制造与工艺。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两江师范学堂校训
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校下设6个学科,其中有工科,初时工科下仅有机械工程系。1923年3月,时工科主任茅以升会同工科李世琼等七位教授联名向校评议会、教授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的议案,提案通过了校评议会、教授会两会的审议。1924年秋,工科从东南大学划出,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了国立河海工程大学。
1927年7月,教育行政委员会明令将原“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江苏境内专科以上的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共设有9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的一部分在南京复成桥南京工专旧址,另一部分与其他大部分学院均在南京四牌楼“国立”东南大学原址。此时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筑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等7科。
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建立初期,工学院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时期一样,仍下设7科,后停办矿冶工程科和染织科。
1933年9月,工学院复办化工组,后改为系。
1934年11月,筹办机械特别研究班。
1938年8月,又发展为航空工程系,开创了中国的航空工程教育。
中央大学旧址
1937年增设水利工程系。抗日战争期间,避难四川的台湾“中央”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化工系、航空系、水利系等7系。
1943年4月,汪伪政府行政院通过在南京设立中央大学案,恢复中央大学。建校初设理、工两院,但很快便合并为理工学院,下设土木系、化工系、数理系、机械工程系。抗战胜利后,台湾“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
1946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工学院仍设7系。
历史沿革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周鸿经奉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国民党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南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1949年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游行,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解放军开进南京,军管会派赵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潘菽任校长。
1950年,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这一时期,全校各学院的教学规模处于维持状态,只有工学院仍有一定发展。
1949年,工学院由钱钟韩任院长,仍设7个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学生2363人,其中工学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学院976人,占全校的38%,是当时学校最大的学院。
1952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开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南京工学院。
1952年至1953年,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
1952年底,南京工学院设建筑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信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食品工业系共7个系及基础课教研组,开设10个本科与10个专科专业,有教员265人、学生1948人、正副教授87人,时在南京是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考虑到国家工业建设和工学院发展的需要,经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联席会议决定,将原南京大学的四牌楼本部作为南京工学院的校址。院系调整后,南京工学院就开始招收研究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qwbaike.cn
|
qwbaike.cn
|
南工路
1954年,电信系更名无线电系,电力系合并机械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更名为动力系。1957年,机械系扩分为机械一系(机械工程系)和机械二系(农业机械工程系)。
1958年前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体育等教研组合组为基础课部,1961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进行工业基础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全院师生艰苦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改革,南京工学院在深入学习苏联的同时坚持中国的实际进行创新,建筑系和无线电系提出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深受兄弟院校好评。在教学改革中,南京工学院增建实验室,调整系科结构,增设了一批新专业。机械工程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和电子设备结构专业,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机械类教材《机械原理》。
1956年至1960年间,南京工学院陆续分出多个系科,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决定将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经系主任陈章、院长汪海粟和江苏省委的努力争取,195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无线电系调出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电,其余停迁。
1958年,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
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九龙湖校区平面图
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区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最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2月,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同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7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2年,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确定共建东南大学。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9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东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1月,东南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楼
2018年10月,东南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东南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南大学共有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3月2日,获准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2月29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2021年5月15日,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10月16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实验室织牢科研“朋友圈”。10月22日,东南大学首个本科书院“健雄书院”成立。10月26日,入选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11月12日,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公布,东南大学入围。
2021年12月17日,东南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签约仪式,深入开展运动健康领域合作。
2021年12月23日,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在北京总部与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举行会谈,共同见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25日,广联达与东南大学联合召开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联合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完善研发中心组织机构和运营机制,共商共议2022年工作,加速双方在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2021年12月,东南大学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中国邮政、中国建设银行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拓展合作,名校名企携手共创世界一流。
2022年6月2日下午,东南大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关键技术与成果发布会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战略联盟成立仪式在东南大学九龙湖宾馆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2022年6月4日,在东南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法国科学院院长patrick flandrin院士授聘东南大学“名誉教授”仪式在九龙湖校区举行。
2022年6月6日消息,盛视科技与东南大学在南京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积极探索实践良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多维度长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022年6月15日消息,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
办学条件
根据东南大学凯时尊龙官网app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35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
| |
| |
| 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设计、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 |
| 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
|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 |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社会学、哲学 |
| 管理学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工程) |
| |
| |
| |
|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 |
| |
| |
| |
| |
| |
| 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含东南大学四年制理工科类全部专业) |
| |
| |
| |
| |
| |
| |
| |
| |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7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108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8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4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500人。[54]
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专职):齐康、段进、崔铁军、滕皋军、顾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专职):韦钰、钟训正、李幼平、张耀明、程泰宁、黄卫、缪昌文、张广军、王建国、刘加平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不足):陆祖宏、洪伟、尤肖虎、王志功、王炜、戴先中、吴柯、崔一平、王建国、崔铁军、顾忠泽、熊仁根、谢维、黄庆安、徐宝文、田玉平、赵春杰、颜震、李爱群、顾宁、徐春祥、邹国棠、张志珺、陈云飞、高西奇、顾忠泽、孙长银、叶继红、张闻、刘加平、沈宝龙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章名耀、陆佶人、尤肖虎、孙忠良、洪伟、吕志涛、陆祖宏、韦钰、邓学均、黄卫、齐康、童勤义、盛昭瀚、童林夙、汪风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人,不足):赵春明、李爱群、黄庆安、黄侨、尤肖虎、洪伟、王志功、罗立民、陆祖宏、黄卫、王炜、易红、时龙兴、刘加平、赵春杰、周佑勇、宋爱国、刘松玉、崔铁军、肖睿、高西奇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不足):王炜、戴先中、吴镇扬、李爱群、李霄翔
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结构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团队、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道路与桥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文正图书馆
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 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 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截至2017年11月,东南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学科数增至11个,分别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其中,“工程学”位列全球第34位,“计算机科学”位列全球第37位,均位居全球前1‰。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arwu-field)中,东南大学“工程学”位列全球第20位,中国大陆第5位。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3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列20位、计算机科学列16位,这两个学科均进入esi世界前1‰。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共有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1.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3.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4.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5.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
艺术学,热能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
东南大学校徽
新材料及其应用(主要依托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新能源发电与利用(主要依托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医学技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14个)
哲学、数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0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
东南大学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学科评估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是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共有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法学、医学影像学、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3个):建筑学、城市规划、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医学影像学
国家精品课程(40门):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与接口、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大学英语、信号与系统、机械设计、大学语文、交通规划、大学物理(工科)、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实验(工科)、筑结构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机械制造实习、电机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工程合同管理、电子电路基础、唐宋诗词鉴赏、建筑设计、双语物理导论、土木工程施工、数字系统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8个):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道路交通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验中心等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2个):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吴健雄学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实验区、机械动力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土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交通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医工结合长学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型大学控制类工程师创新培养实验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实验区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2018年,东南大学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奖总数并列全国第三。
| | |
| 学做融创通合一体——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改革与实践 | |
| 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 |
|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 | |
| “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
| | |
| “一轴·双驱·三联动”——德才兼备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
| 构建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
| 适应现代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 “四位一体”建构全员全程进阶式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 | |
|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11”体系创新及十年实践 | |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15家试点和22家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截至2015年1月,建有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科学研究
2011-2019年,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1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造岛、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2015年至2019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2019年,东南大学科研经费到款28.3亿元,申请发明专利3001件,发明专利授权1783件,申请pct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三位。
| | |
| | |
| | |
| | |
| 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 | |
| | |
| 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另外还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ams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重点实验室
| |
|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 |
| |
| | |
| |
| |
| |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 | |
| |
| |
| |
| |
| |
•工程研究中心
| | |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 | |
| |
|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
| | |
| |
| |
| |
|
qwbaike.cn
|
2021年12月,东南大学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签订协议,授予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优秀生源基地”,全面提升双方交流合作水平。
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已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9所英国高校加入联盟。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
•馆藏资源
东南大学老图书馆
截至2019年12月,东南大学图书馆藏纸本文献445万册,订购中外文纸本现刊3947种;中外文数据库平台139个(205个子库),电子图书358万册,电子期刊8万余种,电子学位论文1105万篇。此外,还拥有李国鼎、田原捐赠、南京工学院教材等特收藏品藏。教育部在东南大学图书馆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科技查新工作站面向校内外用户提供科技成果鉴定、评奖及科技项目的查新服务,外国教材中心以土木建筑和力学等学科的外国教材收藏为主。作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和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东南大学图书馆还担负馆际合作共建的重任。jalis在东南大学图书馆设有“江苏省高校工学文献中心”和“江苏省高校西文图书采编中心”,工学文献中心承担工程技术文献资源的建设,高校西文图书采编中心承担为江苏高校采集外文图书资源的任务。设于馆内的东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担负着图书馆学硕士点教学和各类型资源培训的工作。
•学术刊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是东南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动力、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电力电气、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仪器科学、土木交通和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学术期刊。
学报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收录;先后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200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和2011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12年入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年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报刊奖”,2015年入选2014年江苏十强科技期刊,2016年入选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等7家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2010年和2012年获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6年入选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9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改为双月刊。
学报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文化传统
•校标
东南大学校标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1、东南大学校标于1997年5月由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2、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theast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之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
3、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圆形分别代表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两者的配合,既体现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渗与融合,也凸现出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之间的张力,预示了东南大学无限美好的辉煌的未来。
4、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下方右侧“南京”,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东南大学校标
5、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礼堂背景为绿色。黄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同时也表明该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宫内苑和国子监所在地。绿色喻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代表六朝松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时表明该校位于长江之滨、玄武湖畔。
•校训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于“止于至善”四字,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校庆日
东南大学校庆日。1921年6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在上海召开董事会,讨论董事会章程,通过《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和编制预算,并一致推荐郭秉文为校长,之后即将6月6日定为校庆日。
1988年5月7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1988年6月6日举行更名庆典。
东南大学校歌
校歌
东南大学校歌为《东南大学校歌》,由王步高作词,印青作曲。是一首以《临江仙》词调写成的歌词。东南大学校歌歌词: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
六朝松下听箫韶。
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
海涵地负展宏韬。
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1949年前)
| | |
| | |
| | |
| | |
| | |
| | |
|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校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历任领导(1949年后)
大学排名
2020年5月,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发布,东南大学排名第17位。
2020年6月3日,第8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亚洲大学排名”发布,东南大学排名第85位。
2020年6月10日,最新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东南大学排名第493位。
2020年11月,qs发布《qs亚洲大学排名2021》榜单,东南大学排名第109位。
2021年1月21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东南大学全国排名第22位,全球排名第344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51-200位。
2021年9月,入选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中。
2021年10月26日,us news发布了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东南大学位居第255位。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公布了截至2019年底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包括东南大学。
2020年7月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0年7月8日,被认定为2019年江苏省智慧校园。
2020年11月12日上午,2020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展。开幕式上,主办方揭晓了本届设计展的“最佳展品奖”、“最具人气奖”、“最佳展陈奖”、“最佳组织奖”和“遇见牛首山”主题文创设计单项赛的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展品颁奖。东南大学的作品《新型隔离方式的探索——充气式方舱隔离室》获得最佳展品奖三等奖,东南大学获得最佳展陈奖二等奖。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东南大学排名第292位。
2020年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发布,东南大学排名第38位。
2021年1月3日,入选《2020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第59位。
2021年4月,位居202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第17位。
2021年6月,位居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465位。
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2021年9月2日,东南大学体育系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东南大学入选。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3月,入选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校园环境
校区校址
•四牌楼校区
四牌楼校区
校区东枕钟山,北临玄武湖,松桧荟翠,风景秀丽,占地641亩,建有各类建筑61.85万平方米。该校区为研究生教育、本科生高年级教育、继续教育(除医学学科外)和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丁家桥校区
占地176亩,已建各类建筑26万平方米。该校区为医学学科教育科研基地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所在地。
•九龙湖校区
2006年夏季起,东南大学主教学区迁至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59.9万平方米。[8]
•无锡分校
东南大学无锡分校于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和电子工业部批准创办,以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2007年9月进入新校区办学。
•苏州校区
2021年2月5日,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东南大学合作共建苏州校区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